查看原文
其他

语音的故事(七十四)| 朱晓农:北京女孩子为什么说“女国音”?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
2024-09-12

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
语音的故事

 朱晓农:北京女孩子为什么说“女国音”?









其实,那么多的音征词,总的说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,一类给人听起来的感觉是高、尖、细等;另一类则是低、钝、粗等。前者典型的代表就是声调中的高调,辅音中的齿音,元音中的高元音i等。而后者的代表就是声调中的低调,辅音中的喉音、爆发音,元音中的a等。前者常常用来表示一种:“小”的意思,而后者往往用来表示“大”的意思;然后再引申开去。











很多北京的女孩子都喜欢把声母为j、q、x的字发成声母为z、c、s的字,;例如把“王府井”读成王府zing;把 “学习”说成süe si。而且这种现象大多限于未婚的女青年,等到结婚之后,她们一般又会恢复到标准读音。这种现象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就有人发现,一直持续到现在依然存在。研究者大多是从社会文化角度来讨论,认为是女孩子撒娇的“嗲音”,有人发现“没有这种发音习惯的女青年一致认为﹕这么‘咬’音是要显得娇,以为这么说好听……故而‘女国音’不是方言或舞台语言影响的结果,而是一种女性爱美心理对语言的影响”。可见用尖细的声音表示撒娇早就被广泛注意到了,可以说是一条“社会公理”。

现代希腊语里也有类似现象,齿音/ts/,还有 /dz/在绝大部分词语里用来表示三种意思: (1) 小称后缀如﹕kor-ítsi“小女孩”。(2) “小﹑窄”,如﹕tsíta-tsíta“刚好,几乎”,tsíxla“细,女”。(3) “不足,缺陷”。


(原载《叫我如何不想她——语音的故事》,朱晓农、焦磊著,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一版)


往期推荐

语音的故事(七十三)| 朱晓农:台湾来的“美眉”(连载)

语音的故事(七十二)|朱晓农:象声词(连载)

语音的故事(七十一)| 焦磊:“窝头”(water)是“水”吗:语音和语义的任意性关系(连载)

语音的故事(七十)| 朱晓农:热带之声:气声(连载)

语音的故事(六十九)| 朱晓农:小个子发声:假声和嘎裂声(连载)

语音的故事(六十八)| 朱晓农:汉语中为什么有“又高又紧”的i元音(连载)


配图源于网络(侵删)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配曲|弦子《无从》本期编辑:郑俊
本期审读:郑俊责任编辑:甘于恩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
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语言资源快讯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